失明社工感激聖保羅書院破格取錄 由聽英文歌說得一口流利英語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12/05 19:09

分享:

分享:

1983年獲聖保羅書院取錄,Kim形容在校園渡過的5年塑造了他往後的人生觀。﹙曾耀輝攝﹚

座落在般咸道的聖保羅書院至今有逾160年歷史,自70年代起曾破格收取視障學生,今年54歲的莫儉榮(Kim)正是80年代獲破格取錄的學生之一。聖保羅書院將籌募逾3.8億元進行大型擴建校舍工程,莫儉榮感激學校栽培,本周二(4日)出席擴建校舍活動支持。

Kim6歲時右眼突然劇痛失去視力,11歲左眼視網膜脫落,手術失敗,最終雙目失明。他本周二帶着導盲犬Elsa,一身藍色西裝配上學校周年領帶出席校方活動,他形容在聖保羅書院渡過的5年歲月,帶領他「看見」人生希望,

不要因為失明扼殺人生的可能性。

回到1983年的夏天,Kim在心光盲人學校畢業,當時一般盲人學校只能讀到中三,而聖保羅書院卻自70年代起,破格收取視障學生,

當時與兩位同學一起見夏永豪校長,他只說一句,想給我們機會。

Kim憶述,當時以為學校會安排兩位相熟同學跟他同班作照應,未料校長故意安排3人分開,希望他們融入其他同學,老師也只會在有需要時幫忙,上課並無任何特別照顧,

數學堂教三角函數,要靠同學在我手中畫出來;圖書館也有一部凸字機給我們答卷用。

莫儉榮說聖保羅書院當年已有凸字機供失明同學使用,非常難得。(資料圖片)

Kim說得一口流利英語,他說在盲人學校已十分熱衷閱讀,當年的凸字書主要由「美國婦女會」提供,故不乏文學巨著,由《孤星淚》、《哈姆雷特》、《狄更斯》都是他的摯愛,他指當時科技不先進,答卷用的也只是一般打字機,卻訓練他們更追求精準,

當年秘書們打文件要一字不錯已很難,我們是再多一層,要天天摸熟字母鍵的位置,打完還不知道是否有打錯。

在聖保羅學校讀中三時,他遇上印度籍恩師Mrs Shroff,她知道Kim喜歡英國文學,不時帶他回家「留堂」,親自教他英國詩詞文學、聽英文歌,又讓他與自己的子女以英文作交流,在英語環境下,鼓勵他另外寫文給她批改,,

她常叫我不要為自己的殘疾而抱歉,肯定我的能力,要我做個開心的人。

除了恩師的指導,Kim笑言聖保羅男生都很「曳」,尤記得首幾天到校,人生路不熟,便有同學在他耳邊說「放本書在你書包」,到老師檢查書包時才發現是本《龍虎豹》雜誌,教現場人人哭笑不得。

又有一回,同學說要帶他看話劇,入場後卻完全沒聲音,問同學還被要求安靜,才知道原來是看了場默劇。莫說當時很生氣,覺得同學在捉弄他,幾乎想打人,

但那位同學說了句『you have to sense it』,叫我去感受現場氣氛,希望我不要因為失明,失去感受什麼是默劇的機會。

Kim接下來在學校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,由辯論隊、觀星學會、游泳和足球全部不放過,中四時選科校長更鼓勵他讀電腦科,令他成為香港首位全失明學生,在會考報讀電腦,儘管最後成績只有F,卻教會他凡事皆有可能,

盲人只要掌握教育和科技,同樣可追求卓越。

畢業後Kim努力進修,考獲註冊社工資歷,多年來曾服務盲人輔導會,2010年曾舉辦「盲人觀星傷建營」。

他說不少人聽到「盲人觀星」都嗤之以鼻,但事實上透過輔助觀星工具如凸點星圖、凹凸月面圖等,加上義工從旁仔細描述,盲人同樣可在心中感受浩瀚星空,像《小王子》中所說,

真正重要的東西,用眼睛是看不見的﹙What's essential, is invisible to the eye﹚。

Kim現在是「香港傷建共融網絡」總幹事,不時舉辦不同協助殘疾家長子女的活動,貫徹學校「我為人人,人人為我」的精神。近日一名中四生自殺案件成為輿論焦點,Kim希望寄語年青人,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分享幸褔,

路雖遠,行則將至。事雖難,做則必成。